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清军在吴三桂引导下,进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十月初一日,福临即帝位于北京,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开始了大清王朝。但据《清世祖实录》记载,迟至顺治四年(1647年)五月十三日才任命了清朝第一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佟养甲,六年才任命了第一任广西巡抚郭肇基,十年六月才任命了清朝第二任两广总督李率泰。在《明史》及(嘉庆)《广西通志》中,也只记载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有明朝任命的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方震孺和瞿式耜。
其实,从顺治二年至四年、六年、十年,并不是没有两广总督与广西巡抚,而是因为当时两广地区,还相继在南明弘光、隆武和永历帝的管辖之下。至顺治八年十二月,永历帝才离开南宁进入贵州省安隆(今贵州省定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十三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率军离开南宁,广西各土司投降,清廷才最终建立了在广西的统治。在南明统治两广期间,小朝廷也任命了两广督、抚。但由予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的余悸、政治偏见,或对南明史研究的忽视,以致在嘉庆《广西通志》及近人编辑的《清代广西主要官员表》中,都使他们湮没无闻,造成了历史的缺陷。
为了填补广西这一段历史的空白,为了通过对人物的记述来使人们瞭解这一段复杂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也为了让人你看一看在这个残酷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与反压迫的尖锐斗争中,明朝的官员和士大夫们作何表演,即当时鲁王的权兵部尚书张煌言说的:“国亡家破欲何之?”(《甲辰八月辞故里》诗首句)得到一点什么启示,现分两广总督、广西巡抚两项,按任职时间先后分述如下。
两广总督有:
沈犹龙字云升,松江华亭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进士。崇祯十年时任福建巡抚,后丁忧去职。约十五年左右,复职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十七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南明弘光帝召他入朝任兵部右侍郎,犹龙以马士英当权不就,回原籍。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占南京,弘光帝被俘。犹龙乃与陈子龙等募兵守华亭县城拒清。八月,降将李成栋引请兵围城,将破,犹龙出东门,中流矢牺牲。《明史》卷277、《小腆纪传》卷46均有传,嘉庆《广西通志》卷34明职官表11中却未记其名。
丁魁楚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十月,南明弘光帝任兵部侍郎、佥都御史、承(天)襄(阳)巡抚丁魁楚,维沈犹龙为两广总督。魁楚,河南永城人,万历四十七年成进士·历任保定巡抚,兵部右侍郎兼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任两广总督后,参与平定靖江王僭号之事,被隆武帝封为平粤伯·顺治三年八月,隆武帝被清军擒杀于福建汀州,十月,魁楚与原广西巡抚瞿式耜等奉桂王朱由榔称监国于肇庆,旋称永历帝,封魁楚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理戎政。在他任两广总督的三年时间中,搜括了大量钱财,他用这些民脂民膏进行政治投机,顺治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占领广州后,他派遣亲信拿黄金三千两及与之价值相若的珍宝去贿赂清广东提督李成栋。到清军占领梧州时,他弃永历帝不顾,用40只大船装着他贪污得的84万两精金,逃往岑溪,迨李成栋追及,便投降清军。他不知钱多也会招祸,卒全家数百口均为李成栋所杀。这些情况,在《明史·丁启睿传》、《明季南略》、《小腆纪年附考》等书中,均有详细记载。
王化澄丁魁楚升永历朝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后,顺治三年十一月以广东巡按御史王化澄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化澄,江西省金溪县人,崇祯八年(一说十年)成进士,隆武元年(顺治二年),任为广东巡按御史,又是一个大贪官,一年多中就括了二十万两白银。钱可通神,他用钱买通了永历帝的亲信太监王坤,又与永历帝的小舅子王维恭套上了本家兄弟,于是在任两广总督后不久,就“内批”(皇帝直接任命)为兵部尚书。清兵占梧州后,永历帝于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逃至桂林,王化澄便携资隐居桂平、平南一带。十月,永历帝逃到象州,王化澄往见,以王维恭的关系,官升东阁大学士入值。永历离象州后,他奉皇后居象州,又用永历所赐的空白任命书卖官。顺治五年(永历二年)他到肇庆,为御史纠劾卖官之事,遂辞官“养疾”。七年(永历四年)三月至梧州,自称病愈,又贿太监夏国样,仍为大学士入值。复欲挟孙可望威胁永历帝,又多收贿赂,及要求将他的儿子奎光以布衣而擢升光禄寺少卿,为永历厌恶。是年冬,清总兵马蛟麟占梧州,化澄带着他贪污得来的巨款逃到平南县山中,又是钱多招祸,马蛟麟部下一个胡千总听说他有钱,便去威胁他,王化澄剃发做了和尚,交出了一万五千两白银,胡千总还不放过他,化澄被迫,乃服“脑子”四两而死。《永历实录》卷三王化澄传称他“不能以廉闻”,《明史·朱大麟传》中说“化澄贪鄙无物望”。这是历史对这个发国难财的贪污份子的结论。
朱治[忄间]顺治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占广州,二十五日永历帝即任命肇庆府知府朱治[忄间]为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两广,以守肇庆,自己逃往梧州。治[忄间],浙江嘉兴人,天启元年举人,曾任肇庆府通判、同知。四年正月十六日,清军攻占肇庆,治[忄间]弃城走。《小腆纪传》卷57本传中,引清人朱彝尊的话说,治恫后来是抗清战死的。另在《胡一青传》中,说治涧曾作《胡将军临阵歌》、赞美南明卫国公胡一青“上马杀贼功最多,……将军神勇谁同科?除是汉代双伏波。……”
佟养甲顺治四年五月十三日,清廷任命总兵佟养甲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这是清军占领广东后任命的第一个总督。关于佟养甲的出身,王夫之的《永历实录》卷11说:“佟氏世仕清中,固山、公、侯、文武大吏将数百人。”《明季南略》卷11说:“佟养甲,辽东人。”《小腆纪年附考》卷15说:“养甲于崇祯年间,诡名董荚,由提塘骤迁至总兵。弘光时,以贿马士英,提督南直盐法。王师南下,随贝勒博洛入闽。”看来很可能是努尔哈赤外戚佟氏家族的人,长期在明朝“卧底”的。从他后来被迫投降南明,又被杀之后,清廷不仅不追究他降明之罪,反而赠予太子少保、祭二次,仍加祭二次,可见他很有来头,不然是不可能享此“殊荣”的。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四月,李成栋捕杀佟养甲的辽人亲兵千余人,胁之一同反正投降永历,永历帝封他为汉城侯、兵部尚书。因他与清朝关系密切,又暗通清廷谋为内应,为李元胤杀之于梧州,时为该年十一月。
李成栋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四月,清两广提督(一说是广东提督)李成栋反正归明,即使用其原缴获之两广总督大印,自署为两广总督。六月,永历帝封其为惠国公,仍管两广总督事。成栋字廷玉,陕西宁夏人,原参加反明起义,后降明,为李自成部叛徒高杰部将。弘光帝时,高杰被许定国杀,弘光帝授成栋为徐州总兵。顺治二年四月初投降清豫亲王多铎,开始了残酷屠杀中国人民、以谋升官发财的刽子手罪恶活动。他引多铎清军包围史可法据守之扬州,破城后,参与了史称“扬州十日”的大屠杀。七月,他率清兵破嘉定,进行了史称“嘉定三屠”,杀二万余人。八月,又引多铎部贝勒博洛攻陷江阴,屠城三日,杀17万余人,全城活下来的仅老小53人。接着又引清军攻占江南、江西各地,杀掠极多。十二月攻占崇明后,清廷任他为吴淞总兵。顺治三年,他又随博洛出征浙、闽,八月,李成栋率清军擒南明隆武帝于汀州,十二月自福建入广东,十五日合佟养甲攻占广州,唐王聿[钅粤]被迫自缢而死。四年正月又占肇庆、梧州,兵锋及于桂林城下。李成栋满以为自己的这些屠杀“功劳”,定可得到主子的奖赏,得一个大官,谁知五月清廷任佟养甲为两广总督,六月才以他为左都督、提督广东(一曰两广)总兵官,屈居养甲之下。他渴望做两广总督,他攻占广东全省时缴获了五十多个官印,在上缴时独留下两广总督的大印,爱不释手,珍藏家中。这年下半年,他又残酷镇压了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等领导的反清斗争,残杀了大批广东人。顺治五年(永历二年)正月,清提督江西军务、副总兵金声桓反正归明,隔断了他与江南清军的联系,他出于对清廷没有对其论“功”行赏的怨恨、屈居佟养甲之下的不满,和陷于广东人民严重仇恨之中的恐惧,又想趁江西反正的大好形势,做一个南明的“中兴功臣”,四月便挟佟养甲反正归明,满足了他对两广总督官职的渴望。他反正后,意欲将永历帝接来广州,以便“挟天子而令诸侯”,但为他人阻止。十一月,其养子李元胤又杀佟养甲,这时的李成栋只有一心一意跟定永历帝了。顺治六年正月,清军破南昌,金声桓投水死,二月二十六日,清军败李成栋于江西信丰,李成栋于逃走时溺水死。
杜永(允)和顺治六年二月李成栋战死信丰后,他手下的大将杜永和,已收买其他将领共推为留后,开印行两广总督之事,三月初七日,永历帝乃以杜为两广总督,代领李成栋军,守广州。六月又封其为南雄伯。永和,河南人。顺治七年十一月初二日,清军占领广州,杜永和携两广总督印及官属航海逃至琼州,至九年二月以琼州降清。至此,南明永历帝的势力已全部被赶出广东,毋须再派两广总督了。
广西巡抚有:
方震孺《明史》、《小腆纪传》均设有传。字孩未,桐城人,移居寿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元年,上疏劾魏忠贤,主张召用东林党人。后任巡按辽东,监纪军事,然因辽东经略熊廷弼、广宁巡抚王化贞二人不睦,辽东战事愈坏。后为魏忠贤党纠劾被罢职,魏党又诬以贪赃,被下狱。直到崇祯帝即位,才被释回原籍。崇祯八年,以守寿州拒李闯王军有“功”,起用任广西参议。十七年正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五月弘光帝即位南京,七月他筹措军饷送南京,九月又拟派副将朱之胤带狼兵千人入卫,称“愿提一旅,与贼一战。”为马士英所阻。十二月,庆远府知府郭仪凤上疏,劾震孺贪污,马士英立将之罢职。“抑郁呕血卒”(《小腆纪传》卷56)。
瞿式耜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十二
月代方震孺巡抚广西。二年六月抵梧州。八月靖江王见弘光帝被俘乃称监国于桂林,率兵至梧州,执式耜回桂林,式耜不附,联合两广总督丁魁楚、思恩参将陈邦傅等,败靖江王亨嘉,福建隆武帝封式耜为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免广西巡抚。瞿式耜留寓肇、庆,三年十月,和两广总督丁魁楚等奉桂王朱由榔监国,旋即帝位称永历帝。封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吏部右侍郎掌吏部事。式耜,字起田,号稼轩,常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崇祯元年,任户科给事中时,因事被温体仁、周延儒等大臣所劾,罢官,又遭诬陷,下狱。至十七年福王即位于南京(弘光帝)后,八月方起用为应天府丞。式耜是永历帝下第一大贤臣、忠臣,他力劝永历帝勿见危即逃,劝他亲贤人。他能调剂李自成余部与南明各军的关系,团结他们一致抗清;他不畏艰险,数次坚守桂林;他招纳贤才,致桂林有稷下之称;他廉洁自守,公忠为国,在清军围攻桂林,粮饷缺乏时,他夫人邵氏捐献首饰搞军。他曾被封桂林留守、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临桂伯、太子少保等。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十一月初六日凌晨,桂林被清定南王孔有德军攻占,式耜被俘,被囚40余日,坚贞不屈,于十二月十七日被害。囚中作《浩气呤》诗多首,中有云“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表现了他忠于民族、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在南明史中,他是一个得到各方敬佩的人物。
晏日曙在瞿式耜升兵部右侍郎之后,顺治三年二月,隆武帝的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曾樱(后升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就推荐他的老部下晏日曙出任广西巡抚·日曙,江西新喻县人(《明季南略》说他是饶州人,今从《永历纪年》与《小腆纪年附考》)·举人出身。天启年间曾任左州知州,崇祯十一年,时任澳广湖南道的曾樱曾推荐他任湖南永州府知府。出任广西巡抚前任承天副使。到广西任后,顺治三年四月,镇压了攻破县城的“酋长农国琦”。十月,参与拥戴桂王监国,官升工部尚书。免去巡抚职务,小朝廷终日逃难,工部无工可做。顺治五年(永历二年)七、八月间,日曙病逝于梧州三角咀。
曹晔(烨)顺治三年十月,分守苍梧道,按察副使曹晔参与了对永历帝登位的拥戴,论功行赏,封佥都御史、巡抚广西。曹晔的籍贯,王夫之的《永历实录》说是河南祥符,黄宗我的《永历纪年》、徐鼒的《小腆纪年附考》则说是安微歙县·崇祯四年成进士。此人是一条没有脊梁的癞皮狗,他任苍梧道、按察副使时,靖江王亨嘉称监国,他服从。他上广西巡抚任不到三个月,顺治四年(永历元年)正月,清两广提督李成栋来攻梧州,清军刚至城郊,曹晔即打着赤膊,叫人抬着棺材、牵着羊出迎,对李成栋说:“晔不知天命,不早事君,使君怀怒,以及下邑,晔之罪也。若……使得自新,君之惠也”。摇尾乞怜,“成栋笑而释之”(以上均见《小腆纪年附考》卷14)。曹晔的这种无耻、卑下的品格,是早为人知的,故当清军将进攻肇庆府时,与曹晔同城而居的苍梧县知县万思夔,就做了一个大木头乌龟,叫人牵着在梧州街道上边走边叫:“降敢者似此!”以警戒这个以考试《春秋》成绩优异而中榜的巡抚,及晔降清,思夔乃在木龟上写上曹晔二字,放在县署大堂之上。曹晔投降之后,立即下令广西各州、县官一律投降,已沧陷地区的郁林知州王华玉、北流知县欧阳霖却坚贞不从,曹晔即派兵前往拘捕,幸华玉、霖已奔南宁,未获。正因为他对新主人这般献媚、卖力,李成栋便叫他仍任清方的广西巡抚。不巧,南明的广西布政使耿献忠,此时也在平乐投降,且像曹晔一样忠于新主,率军攻打桂林,因而更得清廷喜爱,任命他为广西巡抚。曹晔不得己,只好寓居广州,依靠李成栋生活。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四月,曹晔随李成栋反正归明,永历帝任他为兵部左侍郎,主管部事,原郁林知书王华玉、北流知县欧阳霖不服,轮番上疏揭发其丑行,永历帝当时想争取更多的降臣反正,乃不置问。晔既才能猥下,又是反覆无耻之人,故遇事只能仰诸将鼻息,唯唯诺诺,毫无主见,使四方益轻朝廷,分崩离析。顺治七年(永历四年)春清军陷南雄,永历帝自肇庆奔梧州,曹晔自请留守肇庆,督广东诸军。是年冬,清军再陷肇庆,晔逃出后死亡。
耿献忠陕西人,曾任金华府同知·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二月,李成栋率清军攻平乐,驻守平乐的南明广西布政使耿献忠即投降。三月,清廷任命他为广西巡抚,应该说,他是清廷任命的第一个广西巡抚,可能是由于他以后又反正归明,《清实录》未予记载。他积极为清廷卖力,是年五月,他听说桂林城内刘承胤兵与焦琏部发生冲突,刘承胤兵大掠,便趁机率兵攻打桂林,但为瞿式耜、焦琏所败,后驻于梧州。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四月,李成栋反正归明,他驻梧州,先知消息,便及早归顺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工部尚书(钱秉镫《所知录》卷中记封为户部左侍郎)。虽然他每投降一次就官升一级,真个是升官有“道”,但在当时是一个为人看不起的小人,以致刘湘客在其所著《行在阳秋》中,因他曾任布政使(俗称“藩司”、“藩台”、“方伯”),将他写成“耿藩伯”,而忘记其名;蒙正发在其所著《三湘从事录》中,将他写成“耿维恭”,不知“维恭”是耿献忠的字、号,还是误写,尚有待考证。
鲁可藻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三月,清兵从平乐攻桂林,瞿式耜为桂林留守、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率总兵焦琏守城。广西巡按御史辜延泰怕死,逃往融县,永历帝乃授御史鲁可藻为广西巡按御史,协助防守。至五月,清军败退,可藻以防守功为瞿式耜保荐,升任广西巡抚。七月,他率军收复贺县、富川。五年(永历二年)三月,瞿式耜闻广东李成栋有反正消息,檄鲁可藻出兵收复梧州,可藻至梧州后,竟自称“总督两广”,十一月,瞿式耜上疏劾其违制,会其时可藻母丧,便请辞职守制,乃革去广西巡抚。但鲁可藻仍贪恋官位与钱财,据钱秉镫《所知录》卷下记载,顺治六年(永历三年)七月,留守翟式耜疏劾已革广西巡抚鲁可藻仍驻平乐,只取钱粮,不理兵马,妨碍新任广西巡抚余心度理事,永历帝下旨切责。大约在这一年的冬天,他守制不到一年,他就回朝谋得兵部右侍郎一职,与太监夏国祥结好,和万翱等结派,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四月谋得兵部尚书高官。乃伙同攻击大学士瞿式耜、严起恒,谋利用高必正(闯王旧部,忠贞营首领)以杀敢于直谏的给事中金堡,高必正看破了他们的阴谋,说,“朝廷不诛夏国祥及吴(贞毓)、程(源)、万(翱)、鲁(可藻)四尚书,必不待明春而亡”。(引自《永历实录》卷13)是年十一月,清军再占广州,永历帝急离梧州逃往南宁,可藻未随驾,遂不知所终。著有《岭表纪年》一书。可藻,和州人,一贯会投机、拉关系、走后门和贪污,做秀才时就附依江,浙名士以窃取名誉,弘光帝即位时,又寅缘佥都御史金光辰的关系以拥戴功得新宁县知县,在被何腾蛟任命于湘潭收取盐税时,又因贪污被同官郑古爱一拳打掉了牙齿,顺治三年到广西,又投靠永历帝的亲信锦衣卫使马吉翔,升官御史,后来又巴结上太监夏国祥,拉帮结派,遂扶摇直上,做到兵部尚书,真可谓吹拍有术,官运亨通。
余心度据蒙正发著《三湘从事录》记,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八月,永历帝在肇庆叙李成栋反正功时,余廷相改名余心度,任刑部右侍郎。不久又改任太常寺卿。是年十一月,鲁可藻被革去广西巡抚时,“内推太常寺卿余心度为巡抚”。顺治六年(永历三年)七月,他尚“观望”不曾上任(《所知录》卷下)。关于余心度何时上任视事,何时离职,笔者尚未找到资料足以说明。次年即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十一月,桂林陷于清定南王孔有德,八年闰二月,梧州、柳州等地相继沦入清手,看来余心度可能就是南明永历帝任命的最后一任广西巡抚了。
此外,南明永历帝还在南宁和柳庆设立过巡抚。
顺治五年(永历二年)三月,永历帝逃到南宁,当时廷议认为:广西巡抚远在桂林,南宁乃“行在”近地,军国要政,要经桂林奏请,往返费时且诸多不便,遂决定增设巡抚于南宁。五月,以左江道(崇祯十五年即任南宁知府)赵台加巡抚街,赵台,北京宛平人,官生出身。有才干,能得左,右江土司的拥护。当时南宁属于庆国公陈邦傅的势力范围,南宁设立巡抚,深为陈邦傅所不满,他曾当面质问永历帝:“南、太等府原系臣镇辖下,何必再设巡抚?”是年十月,陈邦傅及其子曾禹率兵包围南宁,将近两月,赵台不能守只得投降,邦傅父子遂驻南宁,赵台遁入土司。
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十一月,永历帝再次到达南宁。这时桂林已被清军占领,十二月,永历帝又任命兵科给事中张孝起(一作张起)为副都御史,巡抚南宁,兼巡抚高、廉、雷、琼四府。孝起,吴江人,举人出身,曾任廉州推官。清军占廉州时,曾起兵抵抗,战败被获,妻妾俱投海死。及李成栋反正,乃得回到南明朝中,授为吏科给事中。后在龙门岛再次被清军俘获,绝食七日而死。
又据《三湘从事录》记载;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八月,永历帝在肇庆叙李成栋反正功时,曾封刘燕巡抚柳庆。计六奇著《明季南略》卷11中,记有刘鼒于顺治四年永历帝驻跸武岗时,曾任御吏。目前笔者所见刘鼒的资料,仅此而已。
记叙南明历史的书籍既少,又不易找,且各书所记,矛盾之处又甚多,上面所记的人与事,限于作者所见及考证之不深,错误之处难免,有待将来订正。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199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