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因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相继被废止,新型教育制度的陆续建立,给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不少新鲜空气。为了配合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各地书刊出版机构开始编撰、引进、出版发行大量的新式教科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使了我国新兴出版事业走上一条迅速发展的道路。受这种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广西新兴出版事业也在起步,开始汇入近代中国出版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
当时,广西巡抚林绍年、布政使张鸣歧、署理提学使李翰芬等最高行政长官已经意识到要“开通民智、灌输文明、助长教育行政”,必须开办新式书局。书局除购办各类新型学堂的教科书和仪器图画标本外,还需设置印刷所,引进活字机器印刷。他们认为世界文明进步“皆以活版、磁针、火药三者为导线,而于三者之中尤以活版之灌输文明为最普,故欧美各国桓于印刷术之盛衰美劣,觇人国之文野焉”。因此,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他们遂用官款在省城桂林人称老提塘的地方租赁了陈文恭公祠,以及与之毗连的民房数间,创办隶属省提学司的广西官书局(全称广西官书印刷局)。
官书局开办之始,为全省兴学之需,解各类新型学堂亟需新式教材之急,首先着手从上海购进各类新式教科书及时配发它们使用,继而为结合这些新式教材之教学,又从上海、广东和海外购办、进口各级各类学堂的教学仪器、挂图、标本及其钢笔、各式写真版等新式学习用品,以成本价向学堂和学生发售。到了第二年,随着购置的铅活字印刷机器设备(印刷机、铸字机)陆续运到广西,新任的广西巡抚张鸣歧,以及署理提学使李翰芬便在官书局设置印刷所,承办起机器印刷,将原来以引进新籍发售图书为主改为自己翻印从省外直接购办的部分教科书并编印本地乡土教材、学堂讲义为主。在满足兴学之需的同时,还陆续印制出版发行官府文件及引进的各类新式书籍。同年五月,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编辑印刷发行《广西官报》半月刊(由广西学务公所图书科副科长任主任编辑),进一步扩大了官书局的业务范围,组织机构也相应增加规模并渐趋完善,成为广西第一家以编辑、印刷、发行新式学堂教科书和《广西官报》为主,具备了“编、印、发”出版一条龙功能,拥有近代先进印刷设备及技术的新型出版机构。
官书局的建立对清末广西的文化和教育发展来说,是件大事,张鸣歧、李翰芬等地芳行政长官对此非常重视,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餐和财政拨款等方面,均给予极大的关心与支持。组织机构按照编辑、印刷、发行的现代科学分工来设置,计分成总务部、售书部、印刷部和官报部。职掌全局的最高长官称作官书局总办